看来有不少在企业做IPR的啊。我也从自己的经历简单说说看法吧。heel wrote:
大家说说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的几个难点如何解决的?
1、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产权考核问题
一般情况下,知识产权权利都归属母公司,但是具体工作可能需要子公司进行,那么母公司如何考核子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怎样判定注册识别的全面性、工作质量等问题?
与总公司和分公司不同,母公司和子公司是两个独立的公司,所以不好说知识产权都归属母公司(如果是全资子公司,都归属于母公司,还算比较好办)。可以通过IP协议来解决这个问题,包括权利的归属、另一方的使用、向外许可、出卖等等问题。
如何考核,这个要看公司的具体情况了,作研发的、还是生产的、还是销售的等等,情况不同,方法和指标也不同。
2、专利分析工作中大量的翻译如何解决的?
一般,英文可以由IPR和工程师直接看吧。其他语言可以找外部翻译。
如果大多数人不懂外文,可以去找些实习生做翻译。
3、立项前专利检索工作应是工程师进行还是专利工程师进行?
双方都有参与。一个简单的办法是,专利工程师根据工程师提供的信息,检索出一堆文件给工程师分析。
4、怎么样才能协调RD花费精力到专利的材料撰写、分析、维护评价等工作中?
这就看专利人员的沟通能力了。可以把这些工作中的重点跟奖金结合起来。如果你能让公司的领导层批准发行IP部门制定的文件(包括流程、责任、奖励等等),那就最好。
5、知识产权部内部分工如何进行?按照工作模块分工还是按照产品线分工合适?
从交底书到申请,我见过大多数公司是按产品的领域来分的。后面的许可、诉讼等,可以另设一个小组,毕竟这不是每个专利人员都能做的。
6、专利侵权判定工作主要靠内部进行还是主要靠外部进行?
内部吧。如果要打官司,一般是内外结合做。
7、专利奖励的额度如何制定?
参照细则规定,然后打探一下其它公司的情况。
8、知识产权部门应隶属于研发还是法务?
如果隶属于研发的话,很多法律接口工作、政府层面的工作如何进行?如果隶属于法务,那么技术口的工作能否很好地开展,会不会形成部门壁垒?
知识产权部和一般的法律部是不同的。我见过的几个是跟研发部门相关的。与法律结构工作、政府层面都得我们去做啊。很多公司把“沟通”定为基本要求,这还是有道理的。部门之间的不配合肯定是有的,一般就看IP人员的沟通能力了。
9、知识产权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标是什么?
质、量。比如,平均每个研发每年的交底书数量,交底书中能做专利申请的比例,这些专利申请中有多少能够覆盖保护自己的产品、多少能够打竞争对手、多少值得做国外申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