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软件] 专利无效指标的两大噪音

2016-9-12 14:30
8530
锅底抽薪,专利无效是专利诉讼的前奏和插曲,所以专利无效次数一直是专利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专利无效次数越多,就说明竞争对手对这个专利越重视,创新边界争夺越激烈,这些专利的价值也越高。然而,由于某些中国特色,使得这个指标存在两大噪音。
噪音之一是大量的个人申请专利名列前茅。大为专利指标实证活动的数据显示,被无效次数名列前十的中国申请人中,个人发明人就有:邱则有、周建达、何琦、葛跃进、罗苏、蒋富强、朱育标、刘延风等。这证明了中国独立发明人专利维权积极,但也引发专家对这些专利真实价值的怀疑。众所周知,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者的团队合作越来越重要,需要的研发资金也越来越多,公司而不是个人成了现在科技研发的主要主体。独立发明人被限定在占用资金少、概念性强、技术简单的一些特定领域,例如简单机械。这些专利的价值与生物制药、电子领域的专利相比,存在本质性的差异。大量独立发明人专利的存在是中国专利现阶段的特色。数据显示这些专利的无效率如此之高,证明中国的独立发明人专利行权意愿非常强烈,这对中国NPE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对评估中国专利质量的客观指标而言,却是一个很大的变数。
噪音之二来自专利数据,专利无效次数只能显示有关专利经过多少轮的无效申请程序,却无法显示经过这些无效程序后,保留的专利权利要求项剩下多少。根据专利无效的实践经验,大部分经过无效程序的专利的权利要求项都会被限缩,很多实际上已经被“杀毒”、“拔牙”,虽然不能说生不如死,但和被无效掉没有本质区别。从这个角度看,很多经过无效程序的专利质量不是增加了,而是降低了,或者没有了。中国经过无效程序的专利到底有多大比例还仍然保持活力和战斗力?这要专利数据来支持,但就具体的指标来讲,这个降噪工作非同小可。
总体而言,专利无效次数指标需要做更多验证工作,特别是需要做云数据的挖掘工作、专利数据的降噪工作。从鼓励专利运营的角度看,这个指标有很好的“政策导向性”,值得慎重考虑。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冀ICP备05010901号 )|博派知识产权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6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