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的办公室陈设与中关村科技园园区中的其他房间略有不同。在董事长刘迎建的办公桌上,摞着黑黑白白、不同型号的“书”,占地不大,却可能囊括了一座小型图书馆。
作为中关村科技园的首批企业之一,成立于1998年的汉王科技很久以来一直默默站在各类电子产品背后,或许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它的专利技术,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项技术是汉王提供。例如绝大部分手机的手写输入,采用的都是汉王手写识别技术。一直到2008年汉王推出电纸书产品,一年多后,电纸书风靡国内外,这家企业的名字才为普通民众所熟悉。
董事长刘迎建说,作为一个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立足于中关村,至少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两项——地利和人和。中关村当时已经是著名的电子一条街,商业氛围浓郁,同时这里又地处海淀,高校云集,人才济济。加之中关村科技园对中小企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他终于把科研成果做成产品并成功推广。
2010年3月3日,汉王科技登陆中小板,当年汉王电纸书销量突破百万;2011年,汉王下大力气建设内容平台(汉王书城)。不过,公司发展壮大后并非一帆风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汉王也有业绩受挫的苦恼。对此,刘迎建说,他依然看好电纸书的未来,而文字识别、图像识别、人脸识别等核心技术会让汉王拥有持续的竞争力,公司会以这些技术为圆心开发更多“有中国特色的产品”。他带着一个“搞研究的人”介绍其得意成果的神情,向记者展示这家公司即将推向市场的一款新产品——汉王辞典笔,这东西看起来就是一支笔,却能在划过英文单词时,自动识别并解释词义。
■ 对话
军官“下海” “赢”在中关村
新京报:1985年你开发出国内第一个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并获国家发明专利。当时你是怎么走上这条科研道路的?
刘迎建:我是从“文革”走过来的,15岁当兵,想上学的时候没有学上。改革开放后,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我考入当年的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在是解放军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我算是中国第一批计算机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因为正是从我们那一届开始,大学里才开设计算机系。在部队的时候我就开始研发手写识别,后来当时的中科院副院长胡启恒破格将我一个本科毕业生纳入中科院念博士。
新京报:为什么从一个技术军官转行“下海”?创业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中关村?
刘迎建:我在做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研究的时候,意识到输入不仅是一个科研问题,更是一个推广应用的问题,如果推广应用得好,老百姓就能很快接受手写输入,否则就不得不用键盘,很多岁数大的人、发音不准的人很难学会。
本着这个想法,1993年我在中关村“下海”了,我非常幸运,中关村有适宜科研和经商的土壤,这里地处海淀,高校云集,人才济济;同时又有很好的营销环境,园区有政策、资金各方面的支持。当时不止我一人在做这个,但最终我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身处中关村科技园是关键因素。
用技术换来第一桶金
新京报:下海的第一桶金是怎么得来的?过程中有“呛水”吗?
刘迎建:我们应该是科技园第一批成员,起步的时候我一分钱没有,主要是通过技术授权,将技术变成钱。第一桶金是和台湾的企业合作,把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给他们使用,还在台湾卖手写板。
要说“呛水”,挫折很多,起起伏伏。有些科研项目至今尚未攻克,例如语音识别、脱机手写体识别——我曾花了整整三年时间,研究能够脱机识别手写体的技术,最后发现没戏。就算研究成果出来了,如何把理论变成产品,如何降低成本,让一般人买得起,如何建渠道,找经销商,服务体系,做广告等等。创业过程中这些困难都很多。
新京报:中关村科技园在你们最困难的时候,发挥了什么作用?
刘迎建:在特别需要钱的时候,中关村帮助我们解决了金融问题。中关村有多种担保公司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2000年初,软件公司没有可以抵押的不动产,当时中关村就支持企业以无形资产抵押。那时汉王的手写技术专利做了一个亿的无形资产评估,并以此作为抵押,由中关村的相关担保公司给公司做担保,向北京银行贷款过千万,这在全国还是首例。就是这笔钱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发展壮大。
■ 采访语录
经营环境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我们的电纸书产品受到了iPad巨大的压力。由于汉王经验不足受了损失。如果电纸书库存没有这么多,损失也不会这样大。
——汉王董事长刘迎建
中关村有中小企业经费,有国家拨款支持高科技。这些都能有助于我们度过风险阶段,因为一个创新企业,它做10个项目,可能8个都是失败的,但其中有国家补助,就能保证资金流。
——汉王董事长刘迎建
■ 中关村知多少
●2007年4月23日
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正式宣布微软亚太研发总部进驻中关村西区并建设微软大厦。这一举措将开启微软在中国研发创新与产业合作的新篇章。
●2006年2月
谷歌中国公司(Google中国)进驻清华科技园。2006年10月,英国路透集团所属路透中国软件研发中心进驻中关村软件园。截至2006年底,跨国公司在中关村设立的研发机构总数已达70家。
(原载新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