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专利信息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发展阶段、企业资源以及企业整体发展策略,将专利信息与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相结合,才能使专利分析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相关技术动态:
2010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和预警工作管理办法》。一年之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又颁布了更具操作性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课题项目带头人选拔和培训管理办法》,以期推动专利分析工作的实质性发展。各地方知识产权局也积极响应号召,鼓励企业通过服务机构进行专利分析,“我来买单”。
专利分析火了。政府敲锣打鼓推动企业开展专利分析,作为“受益者”的企业却反应不一。有些企业工作人员对其趋之若鹜,有些企业却对专利分析是否有价值,价值有多大,是否与动辄几十万的价码相称表示怀疑。知识产权领域的网络论坛上,有不少讨论围绕着“专利分析是否有价值”而展开。
支持者认为,专利分析是挖掘专利情报的关键手段,也是专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企业的采购、研发、生产、销售、技术合作等各个环节都能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激进者甚至认为,某些情况下它能决定企业的成败。他们拿出了苏州恒久因为专利信息不实两度上市被否的例子。而反对者则认为,专利分析对企业完全可有可无,因为专利分析得出的结论不会超出企业自身技术专家及市场部门所提供的信息。
在专利分析的具体运用上,支持者认为,专利文献是专利权所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并且是最新的技术信息,因此,对某一技术相关专利根据时间排列进行分析,便能够体现出技术发展的方向,并可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技术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反对者认为,业内专家对于技术的发展路径和方向了如指掌,而专利,一方面由于某些企业将核心技术采用技术秘密的方式进行保护,不会将其体现在专利中,另一方面,专利申请在公开之前有18个月的保密期,因而总是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因此,在确定研发方向时,专利分析难以提供帮助。支持者反驳说,技术专家往往对于自己所研究的领域认识较深,但对关联领域并不太了解,因而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专利分析不仅能够体现本企业研究方向,还能体现出整个行业的研发状况,因而能够使企业知己知彼,对业内专家的判断进行补充,从而保证研发安全。
对于专利预警的价值,双方各有见解。一位来自世界500强中一家中国企业的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在市场上是否遭遇专利诉讼跟是否侵权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无论做不做预警分析,甚至无论是否侵权,只要侵犯了其他人的地盘,就会成为被告”,从而牵制企业的市场行为;而来自另一家企业的业内人士则表示,专利预警分析对他的企业而言非常重要,“不经过预警分析的项目,公司绝不会轻易上马。”
不过,专利分析的运用领域中,有一块区域相对“和平”,那就是专利分析对于研发活动的支持。大多数人都认为,专利分析对研发工作,尤其在帮助研发人员解决技术难题中能够起到很大作用。有一些企业与外部专利服务机构合作,对企业的研发方向进行技术功效等专利分析,再通过研发人员与专利分析人员共同切磋交流,为产品研发提供系统思路。
事实上,由于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行业特点等千差万别,专利分析的用途和发挥其价值的方式也相去甚远。正是由于这种差异,要使专利信息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发展阶段、企业资源以及企业整体发展策略,将专利信息与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相结合,才能使专利分析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争议还在继续,政府已经搭建一个良好的启动环境。如何使专利分析充分发挥价值,推动技术创新,更有效地保护创新成果,还需要在业内人士以创新为目的的共同实践中得出真知。
(原载知识产权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