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转让] 杭州一夫妻为香肠注册肖像商标

2010-12-20 05:50
21341
下午4点半的杭州闸弄口农副产品综合市场,人流量开始慢慢减少。到了这个时候,来自金华兰溪的于赛华才能稍微空闲一点,抽空和记者聊上几句。从一周前,他就开始了这样的忙碌,通常要到腊月廿五、廿六,才能结束。
  这是今年41岁的于师傅,第8年在这里做香肠加工生意了。

  于师傅的摊位上方挂满了红白相间的香肠,沉甸甸的。因为做好的香肠太多,隔壁摊位的上空也被他“侵占”,挂得满满当当。

  于师傅的香肠,早就远近闻名、不愁销路,有人从绍兴、桐庐、富阳等地来买他加工好的香肠。出名之后,市场上打着他的名号或者仿制的香肠渐渐出现,于师傅干脆在今年花3000多元,注册了一个以他的全名命名并附有头像的注册商标。

  “今天一天,我已经卖出1200斤香肠了。”他伸出手,向记者比划了一下。

  今年的香肠,和往年的有什么不同?

  “香肠里面加的是我从老家带来的自酿白酒,是用大米酿的,有50度左右,加进香肠里面,特别香。”他向记者展示一个透明塑料瓶中的液体。

  看过本报以前报道的读者一定都知道,于师傅家的香肠之所以口味不咸不淡、鲜香好吃,关键的配方还在于一种“白色粉末”。

  昨天,记者看到这种于师傅密不外传的“神秘武器”。它们被装在一个干净的白色塑料托盘中,安静地“潜伏”在于师傅的摊位后面,看起来并不特别。

  “其实,这里面无非是盐、白糖和味精,但是比例一般人不知道,所以,也做不出我的香肠的味道来。”虽然市场里已经出现了竞争者,但是于师傅对于自己的“江湖地位”一点也不担心。

  这一点,从他挂在摊位旁边过道里的一幅大型招贴广告中,就能看出来。其中除了介绍自己的香肠,留下联系电话外,最后面的一句话最关键:“模仿本产品香肠外表看看一样,但口味绝对不一样。”

  一旁,于师傅的妻子正在忙着将绞好的猪腿肉放进自制的灌肠机,一边插嘴说:“现在有很多模仿我们的,说是我们的亲戚开的,其实都不是。我们只有两家店。另外一家,在杭州五福农副产品综合市场。”

  其实做香肠不是于师傅的正业,他是做木工出身的。每年除了过年前的这段时间来杭州做香肠加工,其余时间,于师傅都在兰溪老家做装修工作。这些年,靠着勤劳的工作,师傅已经在兰溪购买了一套120平方的房子,并已还清了贷款。

  于师傅一年能加工多少斤香肠?

  于师傅在和妻子大概算了一下之后,说不少于10万斤。

  “往年每斤的加工费是4.5元,今年,因为白糖涨得厉害,加工费提高到每斤5元。一般来说,香肠做好后,20多天的时候吃最好,这个时候肥瘦、软硬最好,如果超过一个月,就会太干了。”于师傅提醒。

  尽管于师傅从早上6点半就开始忙,但做香肠的速度还是赶不上卖的速度,市民们如果想来加工香肠,一般下午两点以后会稍微空一点。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 个回复

倒序浏览
duhuaiqiu  中级会员 | 2010-12-20 17:19:28

Re:杭州一夫妻为香肠注册肖像商标

品牌价值无处不在,知识产权为香肠也护航,支持帖子
广告位说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冀ICP备05010901号 )|博派知识产权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6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