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读吴老师的案例剖析读到案例三《内燃机气缸活塞上的密封气环》这个问题时都产生如题的疑惑。这次干脆在百度上进行了彻底搜索,2009年博派网上的一个帖子(http://www.biopatent.cn/bbs/post/view?bid=20&id=271237&sty=1)基本能够反映我的疑惑,由于博派超出了时限已经无法发帖讨论,现转发至此,指望大侠们出手解惑。
---------------------------------------------------
原1楼楼主:xiaochenliu
      各为考友,大家好!密封气环不知大家练习了没有?长话短说,美国专利说明书是相对该发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这点是没有疑问的,美国专利说明书的密封气环解决的问题是克服了单接口开口的密封泄露问题(即具有良好密封性能),而该发明主要的技术效果是(也可以说最关键的)是两个:1、克服了单接口开口的密封泄露问题(即具有良好密封性能),2、通过设有的储油装置自动润滑,减少磨损。因此相对于美国专利说明书,我认为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设有的储油装置自动润滑,减少磨损。
      吴老师认为解决的技术问题(见〈发明和实用新型案例剖析〉书中130页倒数第八行)是:“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即具有良好密封性能,又能通过自动润滑而减少磨损的密封气环” 我却认为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应该是“通过自动润滑而减少磨损的密封气环”。
      为解决技术问题上的分歧将导致我撰写时独立权利要求中的前序部分比吴老师给的答案少了“这两个气环沿周向各有一个开口,两气环的开口沿周向相互错开一个角度”这个特征,因为 “这两个气环沿周向各有一个开口,两气环的开口沿周向相互错开一个角度”起的作用就是克服单接口开口的密封泄露问题(即具有良好密封性能。
     请教各位:相对于美国专利说明书(即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该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到底是什么?为什么?
     请求各位给予帮助,详细解答一下,我先行谢过了!
----------------------------------------
跟贴1:otm44
      也有同样的疑问,感觉真正的改进就在于“储油结构”。
      而且按照书上的说法,“储油结构”不一定设在两个气环的交接处,这样独权中连“两个气环”这个技术特征应该都可以不要了,不知为什么书中也保留了。
-----------------------------------------
跟贴2:qiqi040930
     同疑问
-----------------------------------------
跟贴3:aochenliu
      也有同样的疑问,感觉真正的改进就在于“储油结构”。
      而且按照书上的说法,“储油结构”不一定设在两个气环的交接处,这样独权中连“两个气环”这个技术特征应该都可以不要了,不知为什么书中也保留了。
     “两个气环”这个技术特征在吴老师的答案的前序中还是有的,而且所说的“密封气环(6)其实就包括主气环(5)、副气环(6),而且将储油装置的安装及位置做了最大程度的上位,并不仅仅局限在两者交汇处,我个人认为,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联想到的,可以的。
     只是“储油结构”对应的问题才是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我们三个联合一下,能不能请教一下高手?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 个回复

倒序浏览
zhangsf110  注册会员 | 2010-8-14 18:47:46

Re:代理人考试撰写研究:究竟要解决怎样的技术问题?

我认为,参考答案同时解决了两个问题,而实际上仅仅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即可:润滑问题。这样的话,在独立权利要求中不要限定由主副气环叠加以及有关的特征。大体思路是:
权1:不限定每道气环的具体组成,主要谈气环外侧的储油结构。
权2:引权1,为单环结构。
权3:引权1,为双环,实质上为参考答案中的独权。
      此后的权利要求把参考答案中的从权搬来理顺引用关系就可以了。
      当然了,如果这样撰写权利要求书的话,为了取得说明书的支持,在撰写说明书的时候少不了补充单环气环设置储油结构的叙述或者实施方式。
      如果这样处理的话,由于没有对气环是单环结构还是主副结构进行限制,对于判断独立权利要求的创造性而言,某内燃机厂早期如图一所示的现有技术也可以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检索到的如图六所示的美国专利也可以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了。这个说法对吗?
广告位说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冀ICP备05010901号 )|博派知识产权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6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