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永远都是别人的,真正对你有帮助的经验是自己下定决心努力去学习,付诸实践并持之以恒,你才能够成功
【2013年考试经验】alfa9,36岁全职自学八个月一次性通过,实务116,法律209
标题可能不符合版主的格式要求,但这是我想重点表达的,文笔不好,写的比较乱,大家见谅。
潜水这么长时间,从论坛也得到了不少经验和资料,本来也在犹豫写不写经验帖,觉得经验帖挺多了,该学的东西从以往的经验帖也都能学到,也不缺我这一份,但今天收到版主提醒,看了版主的帖子,觉得的确也可以将我的经验与大家分享,让后来者能够得到一些启发,对自己也是一个总结和记录。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经验可以参考,但不要过多的关注经验帖,因为经验帖太多了,几天几夜都看不完,其实都是大同小异,这也是我看是不太想写经验帖的原因。曾经记得有一个经验帖写那本实务书更适合复习,就总去找,而不是自己去看书,最终一直没找到,后来不再纠结,这些实务书我都看了,我清楚了那本更好,可能和别人提到的那本书不一样,但我自己真正掌握了知识。真理都是一样的,但通往真理的路有多种,没有一个经验是完全适合你的,太多的关注也浪费时间,经验永远都是别人的,真正对你有帮助的经验是自己下定决心努力的去学习,付诸实践并持之以恒,你才能够成功,以后才能有资格给后人介绍你的经验。相关的论坛可以逛逛,QQ群也可以加一下,但千万不要过多的沉溺其中。我初期也看qq群都聊什么,后来发现,很多都是闲聊,后来很少看聊什么,只是偶尔关注。
2013年36岁机械硕士全职第一次自学参加考试,没有参加任何培训班。卷一:128,卷二:81,卷三:116,能查分的那天没有熬夜查分,12点之前刷了刷,没刷出来就先睡了,第二天早起查到分后没有惊喜的感觉,自己轻轻的叹了口气,对这八个月的学习算是一个终结,同时也将开启新的行程。我从2月底就开始准备这个考试,战线的确拉的有点长,状态也出现过波动,准备很充分,前紧后松,从来没有坚持不下去的感觉,8月初的时候我就觉得肯定能过,后期有些放松,期望早点考完,考试时专利法提前50多分钟第一个交卷(整个考场应该也是第一个),相关法提前30多分钟第二个交卷,成绩只能说是正常发挥,有些失误,但没有影响大局。
真的是要好好的感谢自己的家人,8个月的时间全力支持我复习,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我取得的成绩也是对家人的回报。
我的经验适合时间充裕想一次性稳过的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一些人想着今年过一门,明年再过一门,或是考几年才通过,当然对于分两步走或是两三年年甚至是多年才通过考试的考友,我非常钦佩,他们多年来坚持考试并能最终通过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的。对于最终放弃的考友,虽然结果比不理想,但如果通过考试学到了相关的知识,也是一笔不小的收获,一门考试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某些方面的失败并不代表你不能在其他方面成功。
对于我自己来说,年龄不小了,平时时间还算充裕,几年前就想参加这个考试,一直没有下决心,今年终于决定要参加考试,最初就决心要一次性的稳过,要想稳过的话,就必须保证每门都要往高分准备,这样的话万一那科发挥不佳,也能保证通过考试。但任何事都有意外,虽然后期我一直觉得自己可以稳过,但也做好了不过的准备,觉得即便今年没有通过考试,相关的知识学到了,也不枉我这8个月辛苦的复习,明年再战的话应该也很有把握通过。前两天在研究律考,当是就在想,如果今年没过,明年要把两个考试一起通过以弥补今年没过的遗憾。现在的成绩和预期的差不多,也还是想顺势稳过律考(稳过是指往高分准备,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低分飘过也很好)。
对于论坛上一些人认为实务是凭运气才能通过的说法,我非常不赞同,实务考试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其实从某方面来说挺容易的,有些东西照着抄就能过,就看你抄没抄到考点,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复习很短的时间就能幸运的通过,因为他们幸运的抓住了考点,而没有纠结于技术细节,这些人的确可能是凭运气通过了考试。有些人总按自己的理解去考虑问题,从不考虑出题人想考你什么,那通不过就是必然的。实务考试到底有没有规律可循,当然是有规律的。如果像我一样准备很充分,反复研究真题,吴观乐的三本实务书中和考试相关两本精读,撰写那本也参考经典案例,签字笔写完十多只,你还找不到实务考试的规律,那我只能说你不适合实务考试。实务考试时虽然写到考前几分钟才写完,但也没觉得写到手累,毕竟不是一直在写,而是边思考边写,时间虽然不富裕,但结束前一个多小时就觉得肯定能答完,因此刻意放慢了答题速度,因为我的字不好,写快了尤其难看。
借用一段话
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形容不知天高地厚,对自己没有充分的认识;
大二时,知道自己不知道,指经过一段时间,对自己有所了解,看到了不足;
大三时,不知道自己知道,指经过刻苦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但还不自知;
大四时,知道自己都知道,指已经全面了解了自己的实力。
对于那些想多了的考友,某些以为自己在技术方面比别人牛,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技术细节,我只想说我实务刚开始复习的时候也会过多的纠结与技术细节,有时甚至觉得实务考试很难,没有规律可循,06年的对比文件我都选错了,但当我仔细研究真题,多听祁老师音频,我觉得实务考试的本质很容易,如果你认为这个考试很难的话,只有凭运气才能通过的话,说明你的复习还没有到位,说明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你只不过处于实务考试的大一阶段,根本没有到大四阶段,在实务考试中,你根本就不能毕业。
大概回顾下学习过程,也会提到我用了什么资料。平时工作与专利无关,觉得自己适合做这一行,2月底决定参加考试,从此潜水于思博、博派等论坛和几个qq群,最初受惠于一个资料大全,有十多个G,资料很全,不用费心到处在找了,但也不断补充,后期的资料也就是锦上添花的,有没有关系不大,比如说考前几天看到了10年实务评分标准,觉得也没有太大的作用,从06年08年的评分标准,和祁老师讲解的07、09、10年的题中已经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得分点,况且每年实务参考答案也能看到,仔细研究真题肯定能清楚了解到考点,自我感觉,每年的答案都有些小的瑕疵,年份越近的越严谨。资料不是越多越好,虽然我的资料最后有20多G,但很多是重复的,书加起来也有20多公分,推荐的书基本全了吧,其他打印的资料也不少,虽然我的资料很全,但我的感觉是资料在精不在多,资料中其实很多东西都是重复的,如果你们有掌握这些知识,每本书可能都看的慢,如果你掌握了,你会觉得每本书都很简单,很快就能过一遍。如果你想通过考试,就自己花点心思去找资料,而不要老是动手和别人要资料,这些资料都不难找,我的资料也全是网上下载的。找资料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你可以看到大家对这份资料的评价,对于这份资料的价值也就多少有了些了解,这对你的学习都是有帮助的。
因为最初没有概念,只是觉得一次性通过很难,实务尤其难,很多人实务考了很多次,而我想一次性通过,那就只有全身心投入,全力以赴,每天空余时间全用来学习,偶尔也会放松一下。我不做计划,计划只是在心中,一门一门的攻克,时间记不太清楚了,只能是大概其。
2月底开始看专利法,实施细则,审查指南,上下班路程一个小时,看电纸书或听音频,用路上的时间看了专利法详解,对理解一些法条很有帮助,之后就是不断地看审查指南重点章节,在公司里如果要去不同的楼层就会带上耳机,上厕所也听,在公司吃饭有时也听,或是看10年何越峰老师的视频,11年12年的音频,非常不错,建议大家听,不过这几年的专利法没有变化,所以老师们讲课内容也没有太大变化,这也就是我觉得可以不参加培训的原因。审查指南可能用了三天过了一遍,有些还是不能理解。清明节休假的三天全用来做题,杨立的真题集,三天基本上把专利法部分做完,标明错题,所有的都做了,现在看来06年以前的题不用做了,我推荐用杨立的题不用条法司的,毕竟杨立按现有法条给的答案,比条法司的好,至于说杨立存在的错误,首先我感觉不多,后期和思博的对比过,其次如果你自己真正掌握到位了,你能够看出错来,条法司的答案也有有问题的。真正正确的答案需要从专利法、实施细则、审查指南、考试指南中查找,但其实审查指南中也有瑕疵,我自己发现过,也听祁建伟老师讲过。初期有些知识不理解不要紧,专利法整体是一个体系,并不是只包括专利法、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有些东西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你掌握了相关的国际条约的重点,相关法的相关知识,你会觉得有些原来不能理解的东西后来就很容易理解了,比如说援引的概念。
大概是4月中旬开始看实务,看的是专利代理实务分册,进展一般,这一阶段状态有些波动,觉得实务不容易,06年的对比文件也选错了,而且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选另外一篇。也看杨立真题中实务部分,我觉得也有参考价值。这时也开始听祁建伟老师的音频,10年11年12年,后来也弄到了13年的,觉得后三年的都差不多,10年的也值得听,听了4小时通过实务,又买了吴观乐的真题精解,还有撰写的书。在此期间也研究真题,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渐渐理解实务要考什么,觉得实务其实很简单,抓住考点,会抄就行。对于实务的考题,尤其是撰写类的考题,真的是要动笔写,虽说很多是照抄,可是自己没超过的话真不太清楚抄什么。当真正到自己去撰写2007年的真题时,发现虽然听过不少音频,去不知怎么下手,主题就不知该些什么,之后开始认真研究,主题应该抄那些词,前序部分的技术特征应该抄什么,特征部分的区别技术特征应该抄什么。这时用的是06至10年的题,专利代理实务分册,和吴观乐真题精解中的老题也认真研读,吴观乐撰写哪本书中没有全看,觉得实际代理研究那本书比较好,考试的话之研究了里面的考题,吴观乐真题精解中有些东西比较偏技术,要批判的看,一切以真题答案为准,虽然真题答案也有瑕疵,但大方向一般没错。这时对实务比较有谱了。
可能是6月份左右开始看相关法,相关法的知识比较杂,但一般只考法条,很简单,那就只能多看,先看了据09大纲整理的相关法备考宝书zhangsf110汇编),有些东西总结的还不错,听韩晓春老师10年(视频不全),09年音频,后来有12年的音频,觉得不听也可以,不是老师讲的不好,主要是只是比较多,比较杂,考的还相对简单,需要理解的不多,多做考题,再看看重点法条就行,当然听听也没坏处。开始做杨立真题中相关法部分,并标明错题,结合思博相关法大纲部分同时做题,这一阶段可能不长。相关的考题(06-10)等于做了两边。
紧接着结合思博专利法大纲重做考题,杨立的题也在做一遍,只做06年以后的,标明错题和蒙对的题,至此专利法考题(06-10)应该过了三遍,还有何越峰的一本书,也过了一遍,审查指南用一个周末可以全看完。8月1号第一次测试真题,用的是11年专利法,用了一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最终103.5,对完答案发现由于自己审题不太认真,有10多道题失误了,综合来看可以拿到120分以上的成绩。相关法比较容易,应该也不成问题。这时觉得通过考试应该不成问题,原来只是决心通过考试,但是否能通过并没有底。
法律部分问题不大,能不能书里通过考试还是要看实务,又开始新一轮的实务复习,开始测试11年12年实务考题。11年我觉得比较难,我没有上位,分案倒没弄错,我觉得按自己的思路应该能及格,但无效部分有些细节还应该注意。12年的考题撰写做的不好,有点想往11年考题上靠,没有上位,分案也分错了,这时我才真正的理解了技术问题,其实分案真的很容易,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同,一般是要分案的,不分案的情况是09年的考题,同时解决两个技术问题,所以可以合案,也算是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但09年分案应该也没扣分。解决的技术问题相同也并不一定就能合案申请,还要看有没有相同或相应的特定技术特征,这就是为什么11年的题前两个可以合案,第三个要分案,但11年的题也有争议,有种说法说三个实施例可以上位,我觉得如果这样的话太考技术,有点不公平。所以这种答案虽然可能过,但不会成为主流。12年的题也是三个实施例,和11年一样,我没有全上位,可能是有两个上位了,有一个分案了,冷源问题全忽略了。所以整个错得很离谱,以这时的状态做12年的题会不及格的,而之前我是认为自己问题不大了。但通过这次测试,我深刻的理解了实务考试的本质,看透了实务考试的考点,以后应该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所以那些自以为自己考得好的人,你真的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没错的吗,实务考试的趋势是得分点很分散,再也不会出现06年独权45分的情况,现在即便是独权打错,其他得分点大部分都把握住的话,应该也能过,但独权选对,其他得分点没有把握好的话,也可能不过,我觉得这种方式适合扎扎实实复习的人。关于评分标准,我想自己用心的话,都能大概其知道。有人认为祁老师在单一性方面讲错了,但其实祁老师一直都没讲错,可能是别人听错了吧。
之后就是接着测试专利法真题,相关法真题,错要知道错在哪,对也要知道是否是蒙对的,如果是蒙对的题,我也会做标记。专利法一般120以上,相关法70到80,法律部分因为觉得肯定能过,没太下功夫,知道考前两天,将错题又过了一遍,后期都是在练字,抄抄真题,因为真题答案中的每个词我都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写,但的确还是实测的少,所以考试中后来也有些大意,忘了将另案申请的技术方案在第一个案子中也保护一下,导致丢了些不该丢的分。这一阶段为了保险起见,还将吴观乐真题精解中欧专局的题也看的,虽不见得有什么帮助,但觉得这样更保险,因为我要把不过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考完后和同事对了下答案,似乎大方向差不多,两个人很高兴,我觉得自己肯定能过,而且分数不会低,但上网一看,什么方案都有,这时有点疑惑了,甚至担心自己过不了,因为我没有写方法,但对于特定技术特征,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几天之后,孔派已经占优,槽派考友也有认真反思的,但方法没写还是存疑这也是我掌握不太好的一个地方,11年考题也考虑过要不要写方法,不过这时不大担心是否能过,传出要提前出考分,也有些紧张了,那两天一直看帖,看qq群中聊天,虽然没有提前查到自己的成绩,但从别人透露出来的信息还是觉得自己应该过,因为我细节也比较注意,自认为改写的都写了,写了权利人自己已有的实用新型专利不能作为优先权,一是超过了12各月,二是已经授权了,这应该是一个得分点。同事差一点没过,希望他来年能通过考试。但这里也验证了一点,细节的确决定成败,同事的复习时间比较紧,我觉得他细节上把握的不好。
写了这么多,有些东西不可能都提到,网上的东西有对有错,我这里可能也有错误,分案的说法也有些不规范,应该说另案申请,有不少人的经验帖写的不错,等你能够看出来并真正理解别人讲的内容时,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过几个层次的反反复复,在复习中,你可以对比别人认真的考虑下,自己到底进展到哪个层次,希望大家都能顺利由认知的大一阶段进展到大四阶段,顺利的通过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