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http://www.bioipr.com/biopharma-ipr/1020/
中国的专利法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同仁大多都熟悉。很久以前研习中国专利法发展史的时候,一篇名为《中国专利史话》的文章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作者韩秀成用类似日记式的叙述方式,给读者讲述了一系列发展历程中的故事,信息量非常丰富。现在网络上的这篇系列文章被转载的零零散散,实在失敬于作者。笔者手头的收集还比较完整,特转载分享。若有不当,敬请勘正。
作者:韩秀成
国家知识产权局政研处部长。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巨峰镇大岭村人。1961年5月生。1984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同年调入中国专利局法律政策部工作,历任专利局办公室宣传处副处长、政研处副处长。1997年5月,任专利局办公室政研处处长。1998年10月任现职。主要著作有《专利基础》、《企业专利知识普及教程》、《知已知彼打赢知识产权之战》等。在《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知识产权报》等2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一系列文章。多年来,负责或参与起草国务院有关领导、局领导讲话、报告,参与了一些局里重要政策性文件的起草工作。(参见百度百科)
1 中國專利史話(一)
寫在開篇 提到專利制度,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1474年威尼斯頒布的世界上第一部專利法。但從嚴格意義上講,1624年英國制定的第一部專利法——壟斷法,才是人們公認的真正具有現代化特點的專利法。人們稱該法為“現代專利法之始”。 在我們這個文明古國裏,專利之萌芽始於哪朝哪代?專利制度又形成於何年何月呢? 雖然,專利這株萌芽,於380多年前在國外就誕生了。但由於歷史的不幸,它始終未能在曾經孕育過人類歷史上燦爛文明的中華大地上爭得生存的空 間。100多年裏,專利制度在中國歷史上,經歷了一個萌生、夭摺、再萌生、再夭摺的痛苦過程。新中國的誕生,為專利制度的生存和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當 歷史的年輪鏇轉至二十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時候,年輕的中國專利制度,終於沐浴着改革開放的春風,深深扎根在中華大地上。 萌芽 我國專利制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太平天國的領導人洪仁玕於1859年總管朝政後,在他的具有資 本主義色彩的《資政新篇》中,提出了建立專利制度的主張。他寫道:“倘若能造如外邦火輪車,一日夜能行七八千裏者,凖其專利”,“興舟楫之利,以堅固輕便 捷巧為妙,或用火用氣力用風,任乎智者自創”,“興器皿技兿,有能造精奇便利者,凖其自售。”在寫到專利權期限時,他寫道:“器小者賞五年,大者賞十年, 益民多者年數加多.....限滿凖他人倣傚”。雖然,由於太平天國革命的失敗,洪仁玕的這一專利立法理論未能付諸實現,但却是專利立法思想在我國的反映, 並産生了一定影響。 我國專利形式的真正出現是在清朝光緒年間。1881年資産階級改良派鄭觀應向清朝北洋大臣李鴻章上書,要求給予上海機器織佈局的機器織布工兿以 10年專利。1882年經光緒核凖,給予上海機器織佈局10年專利權。隨後,不斷有一些新工兿和新技術提出專利申請,被批准的專利日見增多。 1889年,商人鍾錫良在廣州開設造紙廠,被批准專利10年;1895年,煙臺酒廠採用葡萄釀酒,被批准專利10年;1896年,王承凖改革舊機器織造東西洋布,被批准專利15年。 在維新運動的推動下,光緒帝於1898年5月頒布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關專利的法規——《振興工兿給獎章程》。在章程中規定,根據發明的性質, 分别給予50、30、10年的專利權,但其實質是專營權,與現行專利權的含義是不同的。由於維新運動的失敗,這個章程頒布了兩個月便流産了。 由於頑固派極力反對包括專利制度在内的“戊戌變法”的改革措施,他們認為實行專利直接妨礙我國仿製外國新技術、新工兿,致使改良派主張的興專利一直未能付諸實施,因此,直到清朝末年專利制度也未能在我國建立和發展起來。不過,這應該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株專利的萌芽了。
05-07-07 2 中國專利史話(二)
建立與形成 我國專利制度的建立與形成,嚴格地講是從辛亥革命以後開始的,當時的工商部於1912年12月公佈了《獎勵工兿品暫行章程》,規定對發明或者改良的産品,除食品和藥品外,授予5年以内的專利權。這從法律上看,已是我國第一部成文法,具有現代專利法中的有關基本原則。 1923年3月,農商部又公佈了《暫行工兿品獎勵章程》,把保護對像擴大到製造方法的發明或者改進,專利的期限是3年或者5年。 1928年6月,農工商部又公佈了《獎勵工兿品暫行條例》,其獎勵對象是對工業産品及其製造方法分别授予15年、10年、5年或3年的專利權。 1932年9月,公佈了《獎勵工業技術暫行條例》,專利權的期限為10年和5年。1939年4月修訂了該條例,增加了新型和新式様兩種專利。至此,中國舊 專利制度的基本輪廓開始出現了。 1940年11月,當時的政府決定實行專利制度,建立專利機構,並於1944年5月29日公佈實行《中華民國專利法》,該法規定對發明、新型和 新式様授予專利權,三種專利的期限分别是15年、10年、5年,均自申請日起計算。這就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包括發明、新型、新式様在内的專利法。這部專 利法直到1949年才得以在臺灣省實施。 從1912年開始建立專利制度到1944年這32年期間,總共批准專利692件,褒獎175件。從這個微不足道的數字中可以看出,解放前的專利制度在我國科技和工業的發展中没有發揮什麼推動作用。
05-07-14
3 中國專利史話(三)
新中國初期的專利制度(上) 1949年10月1日,隨着偉人毛澤東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那劃破長空的宏偉聲音,古老的中華民族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年輕的共和國為一切科學、文化、經濟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為專利制度開闢了肥沃的生長土壤。 新中國成立不久,即1950年8月,政務院頒布了《保障發明權與專利權暫行條例》。條例的基本原則是發明人可以依其自願對其發明申請發明權或專 利權。不過對有關國防的發明,有關廣大群衆利益並有迅速推廣必要的發明,如藥品、農牧業品種等,發明人在國家單位工作並在本職工作範圍内所完成的發明、或 者接受委託並領取報酬所完成的發明,國家隻發給發明證書,不發給專利證書。對製造化學物質的新方法可以發給專利證書或者發明證書,但對用化學方法獲得的物 質不發給任何證書。申請發明權或者已經發給發明證書的發明,如果政府不需要採用,主管機關可以授予專利權或者發給專利證書。反之,已經發給專利證書的發 明,如果政府需要採用,也可改為發明證書。專利權人對其專利發明享有獨佔使用的權利。發明權和專利權的期限為3至15年,由主管機關確定。
05-07-21 4 中國專利史話(四)
新中國初期的專利制度(下)? 《保障發明權與專利權暫行條例》於1963年11月由國務院明令廢止,歷時13年(不過自1957年以後就没有再批准專利權和發明權,該條例實際上自那時起已經停止執行),先後批准了4項專利權、6項發明權。 4項專利是:1.軟硬性透明膠膜網綫版的製造方法;2.國産軟木的生産工兿;3.地形測算器;4.在製造合成氨過程中吸除一氧化碳等方法。 6項發明是:1.侯氏制碱法;2.水煤氣之轉化觸媒劑;3.棉花水分電測器;4.壓差式火灾警報器;5.簡易製造純氬氣方法;6.簡易水分測定器。 從中可以看出,該條例採取的是保護發明權與專利權的雙軌制,這是受列寜1919年6月30日法令影響的結果。其本質是發明權歸國家所有,國家可 以無償使用。對發明人採取承認其人身權和獎勵的政策,没有任何報酬。這是前蘇聯及東歐一些國家在其解體前的長期做法。這也是與當時的政治和經濟制度相適應 的,但在我國短暫的實踐證明,這種制度對我國科技、經濟的發展没有産生明顯的作用。(待 續)
05-07-28
5 中國專利史話(五)
http://big5.sipo.gov.cn/www/sipo ... 0080401_362884.html
陣痛中誕生的新中國第一部專利法(一)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新中國艱難地跋涉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改革的大潮開始猛烈地撞撃古老的中國大地。在這國事如麻的重要 歷史關頭,一大批志士仁人出於振興科技、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的考慮,提出在我國應盡快建立專利制度。此時,技術大鍋飯的觀念和分配方式根深蒂固,技術是商品 的聲音還十分微弱。問題一提出,便很快使得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更加沸沸揚揚起來。贊成者,慷慨陳辭,紛紛上書國務院有關部門,歷數專利對社稷偉業之必要; 反對者,則如臨大敵,視其如洪水猛獸,節節陳詞抵制。 第五届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科學技術部副主任王大珩、福建省南平市副市長盧世鈴、鞍鋼副總工程師楊樹棠、福建省水電廳副廳長潘仲漁、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等力主在我國盡快實行專利制度,以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的迅速發展,他們認為:專利制度在中國勢在必行。(待 續)
05-08-25 6 中國專利史話(六)
四、陣痛中誕生的新中國第一部專利法(二)? 1978年7月,中共中央在批准外交部、外貿部和外經部的一個報告中指出:“我國應建立專利制度”。隨後,國務院的主要領導同志對建立專利制度 先後做了許多具體指示,在這様的形勢下,國家科委於1978年下半年開始進行專利制度的籌建工作。國内一份調查材料表明:企業、科研、技術進出口貿易單位 的被調查者,絶大多數希望我國盡快建立專利制度。此後不久,又收集了數十個國家的有關資料,還對10多個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專利制度進 行了詳細、認真的實地考察。調查得出一個結論:在我國建立專利制度是改革開放的必然趨勢,對促進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我國經濟走向世界有着重要意義。於 是,《關於我國建立專利制度的請示報告》於1979年10月送到了國務院。《報告》於次年1月得到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局也隨之成立。 一石激起千層浪。也就是在專利局宣告成立的同時,有關專利制度是上還是下的一場空前激烈的爭論拉開了序幕。有些部門的領導上書黨中央、國務院領 導,言辭激烈,對專利制度大加貶斥。在他們看來,在中國,專利法“是妄圖以一個西方模式來解決我國科技發展的問題”,這様實際上隻能保護外國壟斷公司的利 益,專利制度是資産階級手中的工具,掩蓋着企業主對科技人員的“超級剥削”,在我們社會主義中國搞專利制度是一個原則、方向、理論性的問題。還有一些同志 乾脆説:“實行專利制度,將使成果推廣更為困難”,“將是技術領域裏的一個大倒退”。還有一些善良的同志擔心:“我國目前技術水平較低,實行專利制度會造 成許多技術領域被外國人獨霸的局面。”(待 續)
05-09-01 7 中國專利史話(七)
四、陣痛中誕生的新中國第一部專利法 (三)? 許是我們的國門封閉得太嚴太久了,對於外面的世界知道得太少了。殊不知,在當時,除了我國,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均已實行了專利制度。就在當時世界 上已有158個國家實行了專利制度,用專利保護科技發展已形成一種國際大趨勢的時候,我們這個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偉大民族却與佛得角、科摩羅、古布 提、格林納達等11個在1:2000萬的世界地圖上幾乎都見不到的國家為伍,我們的專利制度不知是行還是止? 從中外專利制度的歷史上看,對專利制度存有不同意見和爭議是正常現象,尤其是我國長期處於完全的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制度下的計劃經濟體制,不承 認商品生産。因此,在專利制度條件下,把發明創造這種無形的智力成果視為商品,要進行有償的交换,鼓勵競爭,這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很難行得通。加之當時閉關 鎖國,没有實行專利制度的經驗,又不知道國外的情况,産生疑慮、出現反對意見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當時在要不要在我國建立專利制度的問題上,主要的思想鬥 爭焦點:一是專利制度的性質;二是利弊問題。 為了研究在我國實行專利制度的根據和利弊得失,進一步徵求對專利法草案的意見,1980年10月和11月先後召開了“專利問題座談會”和“專利 法討論會”。通過座談,絶大多數同志認為在我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對外實行開放的條件下,貫徹執行黨中央提出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方針,我國有必要建立 專利制度,而且勢在必行。關於利弊問題,當時大家認為,要有所得就要有所失,在我國建立專利制度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但得到的是整個國家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 發展。這就利大於弊。(待 續)
05-09-15 8 中國專利史話(八)
四、陣痛中誕生的新中國第一部專利法(四) 然而,即便是如此,仍然是兩軍對峙,爭論异常激烈。1981年3月,國家科委和中國專利局將專利法草案第11稿上報國務院審查,國務院法制局將 草案送有關部門徵求意見時,立即遭到有關單位許多同志的反對。他們對草案的主要條文逐條加以否定,致使國務院没法批准,專利法被迫擱淺。 中國專利制度何去何從,前途渺茫。曾經一度為之振奮的專利局工作人員,情緒頓時一落千丈,“人心思散”。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1982年9月,國務院召開專門常務會議,討論在我國建立專利制度的問題。會議決定:“我國應該建立專利制度”。緊接着,在第五届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批准的《關於第六個五年計劃的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制定和施行專利法”。 峰迴路轉,溪橋忽見。1983年8月,經過20多次研究修改的專利法(草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查通過,並於9月29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終於在1984年3月12日下午在六届人大常委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莊嚴地通過了。 幾度沉浮,幾經滄桑。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新中國第一部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歷時5年,衝破重重阻力,經受住了陣陣巨痛,終於問世。 與此同時,我國也於1980年6月3日參加世界知識産權組織,1985年3月19日加入了《保護工業産權巴黎公約》。從此,我國的專利事業進入了一個光輝的、迅速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待 續)
05-09-29 9 中國專利史話(九)
五、創造世界專利史絶對記録 1985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局的大門向全世界訇然打開了。 四月的北京,乍暖還寒。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生效實施的第一天清晨,東方還未放亮,中國專利局受理處門前,申請專利的人們已排成長龍。 來自廣西的一位同志,頭天夜裡就來受理處門前排隊了。他嘗盡發明成果被他人任意佔有的苦頭。從專利法頒布那天起,300多個日日夜夜,連做夢他都盼着1985年4月1日這一天的到來。他本想夜裡排隊穩拿第一,不料,他來到時已有30多人先期到達,隻落得第37號。 惜時如金,爭分奪秒,是發明家們的共同特點。然而,先後取得8項科技成果,相繼獲得部級二、三、四等科技成果奬,並直接受到中央有關領導關懷的 航天部第二研究院207所胡國華工程師,為了爭得第一號專利申請,却慷慨地拿出了三天的時間前來排隊。三天時間,對於他是多麼的寶貴啊!對此,胡國華却這 様想,以往没有法律保護,搞發明常遇到一些人為的困難和限制,今後有了專利法保護,將省却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排上三天隊又算什麽! 湖北沙市香料廠廠長張書林辦理完專利申請手續後,激動地説了這様一段説:“在十年動亂中,許多人因搞發明創造遭到打撃、迫害,被誣為搞資産階級 個人名利、開地下工廠等等。更有甚者被關進了監獄,肉體上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摧殘。從今天起,我們有了法律保護,可以自由地理直氣壯地進行發明創造了。” 午夜的鐘聲即將敲響,緊張而繁忙的首日專利申請受理工作就要結束了。正在此刻,一位青年發明者手持專利申請文件匆匆趕來。他就是當時聞名遐邇的 科技流浪漢——劉忠篤。他太忙了,從國外的發明展覽會上剛剛回來,未及撣去一路風塵,就立即投入了申請專利的緊張凖備工作,忙了整整一天一夜。當鏗鏘有力 的午夜鐘聲敲響時,專利局受理處的大印也隨即落在了他的專利申請文件上。 鼓舞人心的一天結束了。 中國專利歷史迎來了新的黎明。 首日受理,初戰告捷。從清晨8點到午夜12時,共受理專利申請3455件。用時任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總幹事的鮑格胥博士的話説:“創造了世界專利歷史的絶對紀録”。 一份份專利申請,來自大學的鬥室,來自科研院所的殿堂,來自機器隆隆的廠礦,來自偏遠山村的窑洞;還有的來自日本、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意大 利、蘇聯等20個國家和地區。專利法的實施牽動着各階層千千萬萬人的心。一份份專利申請,凝結着廣大發明者的心血和智慧,傾注着廣大群衆的滿腔熱血。這首 日的大捷,已經昭示出中國專利事業的光輝前景。(待 續)
05-10-14 10 中國專利史話(十)
六、全世界都聽到了她的聲音 1985年4月1日,專利法生效實施,猶如打開了中華民族聰明智慧和發明創造源泉的閘門,智慧之泉水汨汨流出。繼第一日之後,每天都有50件左右的專利申請彙集中國專利局,形成了穩定流量。 初戰告捷,鼓舞人心。日本、美國、聯邦德國等國家的電視臺轉播了中央電視臺報道的我國專利法實施第一天專利申請受理的盛况。許多外國朋友對我國 專利法剛開始實施就取得如此成績感到驚訝並表示了熱烈祝賀。幾個月後,日本特許廳長官感慨地對我國官員説,“日本實施專利法的第一年,僅收到專利申請 225件,20年後才達到5000件,而你們在第一天就收到3455件,真了不起。”也就在這個時候,日本繼第一個中國熱——寶鋼熱之後,又出現了第二個 中國熱——專利熱。日本的專利界、法律界以及有關社會各界紛紛舉行各種方式的報告會,介紹中國專利法。聽者踴躍,場面壯觀。 中國專利法的實施,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成為世界專利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對中國專利制度的建立和發展給予了極大幫助的聯邦德國專利局局長豪依塞爾説,他原來估計我們第一年的申請量達到5000件就不錯了,没想到一個月就創造了奇迹,創造了世界專利史上的奇迹。 在這年的9月10日,中國專利局順利地向全世界公告了第一批經審定的發明專利申請和初審合格的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申請。自這時起,在全世界3000多萬件專利文獻寶庫中,又增加了中國專利文獻的新内容,填補了中華民族的一個極大空白。中國專利史翻開了重要的一頁。 與此同時,一個更為振奮人心的消息從中國專利局的窗口——受理處傳來,到9月12日,中國專利局已受理專利申請10751件,突破萬件大關,年 申請量居世界第10位。當共和國年輕的專利制度運行到1989年上半年的時候,專利受理量已突破10萬件大關,蠐身於世界五大專利申請國之列。2000年 1月11日,中國專利受理量突破100萬件大關,2004年3月17日突破200萬件大關?2004年3月17日,僅用了4年時間又突破了300萬件大 關。到2005年7月底,專利受理總量已達2528665件。飛越、跨越,一個接着一個。 1985年12月28日,中國專利局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批專利證書頒發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向首批138項專利的獲得者頒發了專利證書。20年過去,到2005年7月底,專利授權總量已達1382598件。 1985年9月23日至10月1日,中國工業産權政府代表團出席在日内瓦召開的聯合國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第16次會議。當時,我國專利法實施不足 半年,是本次大會巴黎聯盟成員國中最年輕的國家。然而,就在這次大會上,中國成了這個聯盟執行委員會的成員國。原中國專利局局長黄坤益被選為這届聯盟大會 主席。隨後在1988年9月26日至10月3日舉行的世界知識産權組織領導機構第19次會議上,當時的中國專利局第一副局長高盧麟又當選為世界知識産權組 織協調委員會主席,中國正式登上了這個世界大舞臺,從此之後,中國在知識産權國際大舞臺上開始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年輕的中國專利制度,衝破重重睏難,開始扎根在共和國960萬平方公裏的廣闊土地上,並且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正像一位外國專利局長在我國專利法 實施一周年前夕發來的賀詞中所説:“中國專利制度還是一個不滿週歲的嬰兒,但全世界都聽到了她的聲音。”這是睡獅之聲,這是巨人之聲。到今天,這聲音更加 豪邁!(待 續)
05-10-20
11 中國專利史話(十一)
七、告别洪荒 中原大地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奔騰不息的黄河,曾經在這裡孕育過華夏燦爛的文化和古老的文明。然而,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已被世界大多數國家 所廣泛推行和遵守的法律規則——專利制度,却對勤勞、智慧的中原人開了一個善意的却又是嚴重的“玩笑”。玩笑過後,中原人民發現了一個新大陸——古老的中 華民族也有了專利制度,中國要真真正正地保護專利權了。 1987年3月,中國專利局授予河南省鞏縣站街减速機廠申請的“DFM-120型蜂窩煤成型機”實用新型專利權。由於這種專利産品具有小巧、節 能、低噪音、高效率的突出優點,深受廣大用户歡迎。當時,習慣了仿製的一些企業,因不懂專利,見有利可圖,便紛紛仿製。他們還在侵權産品上,堂而皇之地標 明“專利産品”。更有甚者,還公然在報紙上大張旗鼓地進行廣告宣傳,以假亂真,嚴重影響了發明廠家的聲譽,造成了專利權人的損失。 仿製的企業前後達46家之多,而且毫不掩飾自己的侵權違法行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法律的無知。 在最初的侵權警告面前,他們還理直氣壯,説:“我們一不是偷他們的技術圖紙,二不是買他們的機器測繪仿製,跟他們没有任何關系,侵他什麼權?他 幹他的,我幹我的,井水不犯河水,誰也管不着!”一位廠長更為乾脆膽大,説:“什麼專利法不專利法的,他能蒸饃,就不讓我蒸饃。” 但是,法是無情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河南省專利管理機關查明事實後,對侵權廠家視其情節輕重,一一給予制理。除令其停止侵權行為外,少則賠償數百,多則上千上萬元。 沉痛的教訓使他們猛醒。這是我國專利法實施以來,發生的第一件涉及面比較廣的侵權案件。 案件的處理,震動了中原大地。許多中原人先前對專利法一無所知,此時突然一下子醒悟過來。隨後,在鞏縣迅速出現了一股“專利熱”。幾天時間,便有12項新技術申請了專利,7家企業委託專利部門幫助其引進先進技術,還有6家企業聯合組成攻關組,共同研制開發專利産品。 這一案件,還憑藉新聞媒介迅速傳遍全國,直至海外。《人民日報》、《經濟日報》、《技術市場報》等,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案件的全過程。一些外商看後,從原來的重重顧慮中看到了光亮,對中國的專利保護增强了信心。(待 續)
05-10-27
12 中國專利史話(十二)
當中原人民的專利意識被唤醒之際,在廣袤的東北大平原上又響起了一聲驚雷。1987年11月30日上午,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經濟庭開庭審理瀋陽皮鞋九廠 訴瀋陽皮鞋一廠專利侵權糾紛訴訟案。這是專利法實施以來,人民法院第一次開庭審理專利侵權訴訟案件。參加旁聽的各界人士達200人之多。 原告瀋陽皮鞋九廠的“化縴網皮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於1986年7月21日獲得了專利權。産品投放市場後很是走俏,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瀋陽皮鞋一廠見有利可圖,在未得到專利權人許可的情况下,擅自生産銷售九廠的專利産品,專利侵權糾紛由此産生。九廠穿梭來往於瀋陽與北京之間,請教專利部 門的有關專家和同志,想弄明白到底是不是侵權。一廠也不認輸,一面生産銷售,一面拉有關部門進行調停,一面還搜集資料,想一下子否定原告的專利權了事。 在曠日持久的專利糾紛戰中,雙方均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專利管理機關多方面工作和調解均無效的情况下,原告只有訴至人 民法院一決雌雄。作為瀋陽市皮革鞋帽工業公司屬下的兩個兄弟單位,為何同室操戈,互不相讓?這不能不説是法律意識在國人頭腦中的强化。 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再度開庭審理作出判決:皮鞋一廠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因侵權給專利權人造成的18000元經濟損失。這件曾被全國專利界乃至科技界注目的案件,前後持續兩年之久。人們從判決中看到了法院在維護專利權人合法權益上的力量。 這些發生在專利法實施初期的案件,相對於十幾年後發生的大案要案,也許算不了什麽,但在當初,却足以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 近20年來,人民法院與專利管理機關相互配合,專利保護的聲勢不斷壯大。到2004年底,專利管理機關共受理專利糾紛案件12014件,結案 10351件。從1998年到2003年,我國知識産權訴訟案共有2萬多件,比前5年增加了40%。2004年,人民法院審結一審知識産權案件8332 件,審結侵犯知識産權犯罪案件385件,判處犯罪分子653人。雖然實際侵權數遠不止這些,但專利權的存在,畢竟在很大程度上,給那些侵犯他人專利權的人 以足够的威攝力。 登上專利保護的峰巔,對我們來説,故然艱難險峻,長途漫漫。但走過了最後的沼澤地,來到了法律這一神聖的火山脚下,我們畢竟是邁出了艱難而又可喜的第一步。我們看到,希望就在脚下。(待 續)
?
05-11-03
13 中國專利史話(十三)
八、走進知識寶庫 不應當忘記:在我國的科技發展史上,曾經有過一段閉門造車的歷史,無端地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專利法實施前,遼寜省曾對機械系統280個企 業的科研情况作過一次調查,重複的科研項目達340多個。甚至同居一城,鷄犬之聲相聞,研究同様的課題,竟然也老死不相往來。我們的科學技術本來就落後, 技術創新資源匱乏,怎經得起這様的消耗和浪費。 在專利法實施的初期,上海的一位發明者,花費20多年時間潜心研製了一種用於機械運動的“同心輪”。他的自信心和不達黄河誓不罷休的倔勁,感動 了妻子,同意賣掉家産,藉債4000餘元,用於産品的試制。“同心輪”問世後,發明者申請了專利,並且接連不斷地向中央、國務院有關領導和部門投書,呼籲 重視他的這項具有先進水平並能够産生一場偉大的技術革命的重大發明。他懇切地要求國務院盡快組織推廣實施這項發明,並要求中國專利局盡快批准專利。誰料, 經專利局檢索,發現這種技術早在60年代,也就是在他開始研製的時候,國外就已經有了。這是以怎様的一種嚴酷現實來回答了這位苦心研究了20多年的熱血男 兒! 科技史上的這段彎路,使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然而,就是在專利法實施後一直到今天,這種事例仍然是屢見不鮮。據2002年國家知識産權局組織 的專題調查顯示:在北京、河南、山東等地的1245家大型企業中,建立專利文獻庫的企業有191家,占有效様本的17%;没有建立專利文獻庫的企業有 963家,占83%。在1140家有效回答文獻檢索調查的企業中,選擇技術開發前檢索過專利文獻的企業有851家,占75%;還有289家企業表示技術開 發前没有檢索專利文獻,占25%。據2003年國家知識産權局組織的對北京、山東、河南、陝西和吉林五省市540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的調查,有512家 單位對建立專利文獻數據庫問題作了回答,建立專利文獻數據庫的有81家,占16%;迄今没有建立專利文獻數據庫的有431家,占84%。有25%的單位的 科研人員不了解專利文獻,28%的單位在科研過程中不進行專利文獻檢索。另據2003年國家知識産權局委託河南省知識産權事務中心完成的一項調查表明,絶 大多數企業,對專利文獻作用的認識還相當不够,有高達53%的企業在科研立項前不進行專利文獻檢索。衆所周知,專利文獻記載了人類90%以上的發明技術信 息,進行發明創造,不查閲專利文獻,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閉門造車,重複研究。(待 續)
05-11-10
14 中国专利史话(十四)
毕竟我们这一文明古国,没有失去自信心,开始迈着充满希望的步伐,走进了汇集了人类智慧和技术精华的专利文献宝库。这是一块宽敞明亮、令人耳目一新的科技新大陆。 这座知识宝库,以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规范、最严格、最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汇集了人类几百年来最完整、最重要、最有经济、技术和法律意义的成千上万的信息。她,就像人类智慧的浩瀚的海洋,令一切有志于攀登科学高峰者流连忘返,为他们指出科研和开拓市场的方向。 在这里,人们还可以提前两三年捷足先知全世界差不多90%的新技术信息。各级科研人员以及尖端试验室里的工程师从这里出发,可以节省60%的时间和40%的费用,以最快的速度登上科学高峰。 在这里,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企业,可以寻觅到某类产品技术的发展动向,可以通过对某一时期重点领域及热门产品专利文献的分析,从宏观上制定出科学的科技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战略。 她,就像世界科学技术的备忘录、大百科全书,反映着过去的、今日的技术,而且还更多地预示着明天的技术发展趋势。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一踏上并认识这块科学技术上的新大陆,便有些迫不及待了。1981年,中国专利局作出建立这个知识宝库——专利 文献馆的决定。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一座开放式的、现代化的专利文献馆已高高耸起在中国科技和知识产权事业的进程中。截至目前,专利文献馆除收藏有本国专 利文献外,还建立了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俄罗斯、瑞士、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奥地利、捷克、罗马尼亚、波兰等30多个国家以及欧洲专利 局和专利合作条约等三个国际组织的4000多万件专利说明书以及其它专利文献。(待 续)
05-11-17
15 中國專利史話(十五)
九、兩度改法 毫無疑問,中國專利法的制定和實施,是適應我國改革開放形勢的一個内在需要,是為了我國經濟、科技的發展而採取的一項重大政策。但我們也不能不承認,我國專利法在較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擴大開放,為了走出去引進來而制定。專利法的兩次修改,則在外力作用下大大加快了進程。 1979年7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衆國貿易關系協定》?簡稱《中美貿易協定》?簽訂。協定的第六條規定:“締約雙方承認在其貿易 關系中有效保護專利、商標和版權的重要性。”協定的第六條還對商標、專利、版權的獲得和保護作了原則規定。根據規定,雙方的法人和自然人可在互惠的基礎 上,依據對方的法律和規章申請商標註冊,並獲得商標專用權。雙方應對對方法人和自然人的商標和專利提供相當於對本國國民的保護。雙方的公司、商號和貿易組織應依據合同保護工業産權,並應依據各自的法律,對未經授權使用此種權利而進行不公正的競爭活動加以限制。雙方應對對方法人和自然人的版權提供保護,其保 護程度相當於對本國公民的保護。除了《中美貿易協定》,中美兩國在1979年簽訂的《中美高能物理協定》,也同様寫進了保護知識産權的内容。 在這兩個協定簽訂的過程中,讓我們國人感到吃驚和不解的是,老美為什麽毫不動摇地執意堅持要在協定中寫入有關知識産權保護的條款。在當時,我們也隻能懂得美方代表所宣稱的,那是美國總統令:不含知識産權保護條款的科技、文化及貿易的雙邊協定,他們無權簽署。實際上,更深層次的背景和含義我們並没有明白。這並不奇怪,在當時情况下,國人又有幾人曉得知識産權為何物?這正反映出中美兩國在知識産權保護問題上的巨大差距,也預示出未來中美兩國在知識産 權保護領域會發生劇烈衝突。後來的事實也果然是如此。(待 續)?
05-12-08
16 中國專利史話(十六)
為適應國内國際形勢發展的需要,中國專利法於1992年和2000年作了兩次修改。經過兩次修改後的中國專利法更趨完善,不僅適應國内改革開放和社會主 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也與知識産權保護國際規則,特别是與世界貿易組織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協定》相適應。 如果説《中 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制定,在更大程度上是為了打開國門,為了走出去的需要,那麼,1992年我國專利法的第一次修改,則是在更大的程度上在外力推動下 的一次實質性的重大修改。衆所周知,中美之間經過近兩年的激烈交鋒,於1992年1月17日簽訂了第一個有關知識産權保護的協議,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與美利堅合衆國政府關於保護知識産權的諒解備忘録》。
正是這一次激烈交鋒,讓國人真正領教了知識産權的厲害,也多少理解了老美在有關貿易、技術的合作協定中,執意保護知識産權的用意。
專利法的保護客體,不同的國家因為各自的國情和技術水平不同,確定的保護範圍也不同。我國在制定專利法時,考慮到藥品主要是靠仿製,没有將其列入保護的 範圍,目的是對我國藥品和化工行業的發展留有更大的空間,這是一個初衷。但是按照備忘録的承諾,我國於1992年9月修改了專利法,修改後的專利法對藥 品、化學物質、食品給予保護。對專利權的期限,發明專利由原來的15年延長到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由原來的8年(含續展的3年)延長到10年。 此外,還按照備忘録的規定於1992年12月分别發佈了《藥品行政保護條例》和《農業化學物質産品保護條例》。這也就是説,中國不僅要對研發水平比較低的 藥品、化學物質給予保護,而且還要對美國那些在我國已經不具備獲得專利條件的技術給予保護。强詞奪理,這頗有點强加於人。嚴酷的現實再一次印證了這一真 理:“落後就要挨打”!雖然,經過十幾年的實踐證明,對藥品、化學物質給予專利保護並没有像當初有人擔憂的那様遭受“毁滅性打撃”,那又當是另一回 事。(待 續)
05-12-15
17 中國專利史話(十七)
無論是主動修改,還是被動修改,經過這次的修改,使我國專利保護水平提前達到了TRIPS協定規定的標準,為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2000年8月,我國對專利法作了第二次修改。中國專利法脱胎於計劃經濟時代,不免留有計劃經濟時期的一些印記。這次修改,在更大程度上總結了 專利法施行15年來的經驗,針對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相應的内容作了較大修改。這次專利法的修改,進一步明確了專利法的立法宗旨之一是為促進科技進步與創 新服務,更為合理地界定了職務發明創造,完善了司法和行政執法,加大了保護力度,規定了制止非法産品的“合法”使用,增加了訴前臨時禁令,增加了關於侵權 賠償額計算的規定,簡化和完善了專利審批和維權程序,取消了撤銷程序,規定了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復審和無效由法院終審等。 兩度改法,更上層樓。中國專利制度無論是完善程度,還是保護水平,都躍上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十、跑馬圈地的喜與憂 20世紀80年代初制定的中國專利法,一個重要立法宗旨就是有利於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技術上的落後,需要引進國外一切有益於我國經濟科技發展的先進技術。即使將來我國科學技術提升到一個較高的水平,也同様需要博采衆長,引進吸收各國先進技術。 在改革開放後的格局中,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形勢下,要比較順利、低成本而又快捷地讓跨國公司將其先進技術轉移過來,就必須建立一種有效 的法律制度,創造一種良好的法律保護環境。毫無疑問,要實行專利制度。在20世紀80年代初那様的歷史背景下,中國能够順利地通過並施行專利法,是需要戰 略家的膽略和勇氣的。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高瞻遠矚,作出了實行專利制度的重大戰略決策。專利法施行20年多來的實踐,已充分證明了 這一戰略抉擇的正確性。自1985年4月1日專利法施行到2005年10月底,國外來我國申請的專利為486616件,其中高達87%的申請為技術含量較 高的發明專利。來我國申請專利的國家達120多個,其中包括了所有發達國家。對此,我們有理由感到欣慰。因為,我們的目的達到了,在一些技術領域和産業 中,實現了跨越式和快速發展。(待 續)
05-12-22
18 中國專利史話(十八)
然而,在我國專利法施行的過程中,隨着國外專利申請的大量涌入,一種擔憂由新聞媒體到企業、行業再到一些政府官員,開始日漸强烈起來:專利法保護了外國人的利益! 一個時期,這種擔憂在媒體報道中集中體現為:“外國人用專利在中國跑馬圈地”。在報道中大量引用的數據是,在計算機、醫藥、生物、通訊和半導體 等我國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領域有80%甚至高達90%以上的專利申請被外國人圈走。在筆者看來,這還遠遠不够,這隻是表面上的數字,如果從技術的含量、從 核心技術的多寡來分析研究,會進一步發現,在一些技術領域幾乎高達100%的核心技術的專利申請都為外國人擁有。在2005年召開的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會 議上,代表和委員們告誡我們的企業,要警惕國外知識産權“圈地運動”,提醒我們的企業要全面提升企業創新、管理和保護知識産權的能力,避免淪為“世界加工 廠”。代表和委員們指出,近年來,國外企業在企圖通過資本輸出加强對中國經濟控制、實現經濟壟斷目的的同時,已經開始通過知識産權特别是專利來壟斷技術, 從而間接實現壟斷經濟的目的。 對此,許多人士不無憂慮地指出:專利法保護了外國人的利益,阻礙了民族工業的發展。併為此大聲疾呼,不要强化專利保護。這似乎有點又回到了專利法制訂的初期。(待 續)
05-12-30
19 中国专利史话(十九)
?? 中国有句古话:“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我们要发展,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先进技术却不想付出成本,不付出代价,太过于天真了。正 如周恩来诗云:梦想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她,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我们成功地实行了专利制度,国外先进技术也按照我们的预想源源不断地进来了。对 此,我们又恐慌,甚至视同洪水猛兽,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一种结果?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得就有失,有利就有弊。关键是要看利大还是弊大。只要措施得当能够利益最大化,趋利避害,利大于弊,那就是可 取的,可行的。虽然我们还不能给出这利与弊的百分比。试想如果当初我们一直闭关锁国,如果没有实施专利制度,就不会有哪么多的跨国公司将其先进技术转移到 我国,就不会有大量资本流入我国。当然,也就不会有实施专利制度带来的压力,但同时也就不会有有这种压力带来的动力。如果任何事情都是自己从头做起,就不会有今天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甚至是跨越式发展的局面,这似乎是不争的事实。辨证、全面地分析看待任何事物,从而做到两害相衡从其轻,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古往今来在这一点上,就连一些哲人和伟人,也在所难免的犯过类似低级错误。 ??在今天,当党中央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技术引进成败得失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选择。加强自主创新,大力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是基于我们这样一个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发展中大国,不能只满足于引进,不注重创新,不能够在核心技术中占有一 席之地。但决不是说并不要引进国外的技术,这是再明了不过的事。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关于是自主创新还是引进技术的争论此起彼伏,许多言论又各执 一词。由此看来,出现对专利制度的片面看法并不奇怪。之所以会重新提出这样的问题,根本的问题还是我们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专利使用费),因为长期以来,不 承认技术是财产,对任何人的技术,可以无偿使用。在这样的思维定势下,交纳费用,无论多少、也无论合理与否,自然不痛快。看一看日本、韩国在前的成功之 路,我们应该不用再多忧虑。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还没有因为实行专利制度而把民族工业搞垮的先例。当年日本在经济起飞阶段,从1950年到1975年的25 年间,花了573亿美元引进技术25700件?其中专利占80%以上。如果所有这些技术日本全部自己从做起,所需大约1800-2000亿美元,花费的时 间会更长。再如日本的东丽公司花700万美元,从美国杜邦公司引进了尼龙专利技术,投资两年后,净得利润9000多万美元,而杜邦公司为发明尼龙技术花了 11年时间,投资2500多万美元。有了这样一段历史,日本便把专利制度称之为经济的“原动力”。 ??专利权是一种财产权,我们要使用自然要交使用费。当然这费用要合理,不过先进技术,尤其是关键技术,用钱是买不来的。无论通过何种方式引进先进 技术,只是实现自己科技、经济发展的一个翅膀。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从根本上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必须如同鸟儿一样摇动双翼,只 有也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地高高地飞翔。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自主创新的翅膀舞动不起来,或者说不够有力。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重视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形 成我们自己更多的知识产权,尤其是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只有这样才是我们实施专利制度的真正目的,才能实现时下流行的“双赢”。(待 续)?
06-01-05
20 中国专利史话(二十)
?? 人们为了形象地说明专利武器之厉害,习惯于将专利喻为″潜水艇”、“陷阱”“矛”与“盾”。的确,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专利在国际大市场上的 杀伤力越来越大,日益成为小至一个企业、大至一个国家在现代经济技术争战中的锐利武器。熟悉并灵活掌握运用它,财源便滚滚而来;无视并漠然待之,或者成为 致于死地的定时炸弹,或者使多年的血汗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人的囊中之物。 ??改革开放初期,原航空航天部一家机械厂从美国引进NAS片材生产工艺,该工艺已在16个国家获得专利保护。但在谈判时,美方只字不提,签约时美 方也未提及专利,我方谈判人员也没查询和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该厂规模很大,投资2000万,产品上市后国内市场很容易饱和,出口其他国家就可能发生侵权。 事后厂方察觉此问题,尽管做了很多工作,但协议已生效,巨额损失已无法挽回。八十年代初,天津要引进十二英寸电视显象管生产设备及技术,外商公开说,中国 没有专利制度要价就得高几倍、十几倍。在巨大的利益或市场面前,外商毫不含糊,说到做到。基于同样的道理,美国向我国转让乙烯生产技术是312万美元,而 转让给实施专利制度的日本收费却只有89万美元。德国西门子公司转让给我国的工业汽轮机技术是480万美元,而转让给日本只有12万美元。之所以如此,是 因为我国没有实行专利制度,外商的技术权益在中国得不到法律保护,他们只得通过要高价甚至要天价的方式,来补偿可能给他们带来的损失。 ??在我国专利法实施初期,我国从国外,特别是从日本引进了许多彩电生产线的技术,其中包括专利技术。但日本和我方谈判时,对此问题只字未提,而我 们很多的企业又没专利意识,在签约时没有考虑到技术转让中的专利问题。后来彩电出口到美国和西欧,美国RCA公司指控我们侵权,要求和我方进行专利许可谈 判最终的结果是,每台18”彩电提成1.3美元,每台20”彩电提成1.5美元。否则,这些彩电不能进入美国和西欧市场。巨额投资已经出手,我们的生产线 已经上马,大批量生产能力已经具备。在此情况下,是进退两难,最终不得不答应外方的要求,同意付给较高的许可费。如果在签约的过程中,我们就解决了专利问 题,决不会如此被动,付出沉重的代价。国内一家汽车厂和美国一家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外方以技术作价1600万美元入股,其中专利97项。协议签完后,我方 人员方醒悟过来,赶快查专利文献。然而,大错已经铸成,损失无法挽回。经查专利文献发现,在所谓入股的97项专利中,有23项已经过期,29项当年到 期,13项刚刚申请专利。按照专利法规定,过期专利可无偿使用,当年到期的来年可无偿使用,刚刚申请的因尚未取得专利权,不能以专利作为投资。就这样,好 端端白花花的银子付诸东流。
06-01-13
21 中国专利史话(二十二)
?? 中国刚刚跨进世界贸易组织大门不久,跨国公司就迫不及待地向已经具备了一定竞争能力的中国企业发起了DVD大战。直到今天,这场战争的硝烟仍在中国乃至世 界市场上弥漫。透过这次旷日持久的、严酷的DVD战争,让更多的人们看清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这就是?没有自主创新能力不成,没有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 没有熟练高超的知识产权战略更不成!在随后几年里,频繁发生的一系列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也更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一次次案件的发生,激起了一次次强烈震撼,产生了一次次长时间的冲击波。这震撼和冲击波给我们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企业要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 略,行业要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我们的国家也要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一时间,从学者到官员,从企业到行业,从地方到中央部委,“知识产权战略”成 了热门话题。 ??2004年1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在全国专利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大力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讲话。这 是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制定工作的动员令。从这时起,制定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战略被正式提上了日程。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1月8日,以国务院副总理吴 仪为组长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宣告成立。2005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吴仪主持召开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这标志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正式启动。 ??这次会议指出,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已十分紧迫。 ??在这次会议上,吴仪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她指出,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积极应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 变革的挑战、维护我国利益和经济安全的紧迫任务,有利于加快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吴仪强调,制定国家知识产 权战略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国家相关发展战略与规划相协调,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衔接配套,统筹处理好若干重要关系,努力体现中国特色,做到与时俱进、求实 创新。她还要求,各有关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立足国情,着眼长远,加强协调 配合,集思广益,民主决策,切实制定好我国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好务。
06-01-26
22 中国专利史话(二十三)
??2005年6月30日,这是中国专利历史、中国知识产权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从这一天起,“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制定工作已全面展开;以这一天为标志,中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了一个战略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近几年里,一些地方也纷纷把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制定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到目前,先后有上海、北京、武汉、山东、深圳等地出台了各自的知识产权 战略纲要。像海尔、华为、中石化等走在前列的企业,已经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企业的总体战略,而且已由原来的被动应战转而为主动出击,与跨国公司进行知识产 权较量。华为已为中国企业开了一个好头,DVD企业、电池企业或已胜诉或取得可喜进展……这一切虽然仅仅是一个开始,但这已预示着,来自企业、行业、政府 自身的一种内在动力,必将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使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战略阶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有14处提到自主创新、4处提到知识产权。温家宝 总理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在谈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时,特别强调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需要特别强调的 问题。保护知识产权?对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减少与国外的知识产权纠纷。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 权的执法力度。”对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党的文件中所占篇幅之多、分量之重、地位之高是空前的。这足以说明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在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 展中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国内国际发展的形势看,研究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已经到了一个十分迫切的时候。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制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更加神圣的历史使命。 ??唐朝大诗人李白诗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专利制度的航船,驶过了20年不平凡的历程。我们深信,中国专利制度这艘巨轮,一定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闯激流,越险滩,冲破重重巨浪,驶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续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