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4项专利,其实上述4个专利其实均是一大类的化学组合物,技术领域相同,用途一样,但为什么分类号差异较大,分类归属完全不同???
**************************
1名称:一种光致抗蚀膜的退除剂
摘要:种光致抗蚀膜的退除剂,它的重量百分比组成是:复合有机碱10%-30%;聚醚类活性剂1%-5%;碎膜剂1%-5%;铜缓蚀剂0.1%-1%;去离子水60%-70%;所述复合有机碱是具有化学式X-R-NH2的有机胺中的至少两种,X为H、NH2或 OH,R为亚烷基;聚醚类活性剂为环氧乙烷与环氧乙烷的嵌段共聚物或无机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碎膜剂为长碳链的脂肪胺;铜缓蚀剂为苯并三氮唑及其衍生物的 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退膜性能好,其退膜速率高,退膜量大,使用成本低,无锡迁移、铜腐蚀,不玷污纯锡、金、银表面,退膜时对金属层具有优异的保护性能, 特别适合挠性线路和精细线路等高端印制板的制作,生产使用均安全
主分类号 G03F7/42(2006.01)I 分类号 G03F7/42(2006.01)I
*******************************
2名称:印刷线路板的去膜液添加剂及其生产方法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印刷线路板生产去膜处理的去膜液添加剂及其生产方法,它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下列组分:乙二醇乙醚28%~30%、二乙胺 30%~32%、单乙醇胺20%~22%,剩余为水。生产所述添加剂的步骤[s:3]1)在生产槽中按照比例依次加入原材料乙二醇乙醚、二乙胺、单乙醇胺和水, (2)经搅拌至完全溶解后进行检验。在去膜液NAOH中添加所述的少量添加剂可有效快速提高PCB生产去膜效果,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特点。
主分类号 C11D7/32(2006.01)I
分类号 C11D7/32(2006.01)I B08B3/08(2006.01)I H05K3/26(2006.01)I
C11D7/26(2006.01)N
****************************
3名称:一种褪菲林液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褪菲林液,它是一种在印制电路板(PCB)生产制造工艺中,用于除去铜线路表面菲林的褪菲林液。它公开了该褪菲林液包 括:A)4.0~8.0WT%的烷链醇胺,B)0.5~2.0WT%的脂肪族胺,C)0.5~2.0WT%的低级烷基季铵氢氧化 物,D)0.05~0.20WT%的缓蚀剂,E)其余为水。其中缓蚀剂选用Α,Ω-二巯基化合物,结构式为HS-R-SH,其中R为两种结构:1) R=CH2CH2(OCH2CH2)N,N=1-3;2)R=CH2CH(OH)CH2,本发明可以快速除去铜线路表面的菲林,并且不腐蚀铜面和锡面,缓蚀效果好,生产效率高,能充分保证印制电路板成品的品质。
主分类号 G03F7/42(2006.01)I 分类号 G03F7/42(2006.01)I
************************************
4名称:剥膜剂
本发明系一种剥膜剂,其包括有机硷1wt%~60%、无机氨0.01wt%~30wt%、无机硷0wt%~90wt%、金属保护剂 0.01wt%~5wt%、溶剂0wt%~50wt%,以上述成分构成100wt%之剥膜剂,藉此本发明剥膜剂能减短剥膜时间,并使得膜屑由片状或条状减 小为颗粒状,故可以减少废水中的膜悬浮量而可以减少污泥的产生量,同时可以减少由去膜不净造成的残铜问题发生。
分类号:C09K013/00;
*************************************************************
上述4个专利描述的其实均是一大类的化学组合物,权利要求书均有保护组合物的种类及含量,使用于印刷电路板的制造工艺中,用途为剥离印刷电路板上面的干膜,但为什么有差异非常大的分类归属?
1和3为何将其分在【G物理部的G03F 图纹面的照相制版工艺,例如,印刷工艺、半导体器件的加工工艺;其所用材料;其所用原版;其所用专用设备下的7/42 ..剥离或剥离剂】
本是用在电学H印刷电路的化学品
2的主分类将其分在【化学部C11D 洗涤剂组合物;用单一物质作为洗涤剂;皂或制皂;树脂皂;甘油的回收7/00 主要以非表面活性化合物为基料的洗涤剂组合物下的7/32 ..含氮的】
其功能为剥离铜面的干膜,怎么归属于洗涤组合物呢?
4. 将其分在【C09K 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各种应用材料;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材料的各种应用13/00 蚀刻,表面光亮或浸渍组合物】也较难理解
请问各位高人:
1.一个专利的分类号是由谁划分的,根据什么来化分的?发明人从事的专业和工作肯定为化学类,专利权人的公司也为化工企业,为何分类上没有化学的归属?
【整体分类 功能分类 多重分类】我觉得我要检索这一类专利时,考虑其为化学组合物及用在印刷电路板上,那么只会从C部和H05K3分类下检索,而不会考虑G物理部B部,但实际却非这样。
2.审查员若对专业背景不了解是否也会出些纰漏而不能正确分类呢?
3.专利1和3仅仅一个是否应该补充进C部及H05K3/26(2006.01)I分类呢?若可以,通过什么程序能让专利局更改呢?
4.同族专利在不同国家的申请的分类号也不尽相同,又是为什么?
实在困惑,请大家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