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机构昨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
深圳知识产权人才仅千名
8成集中在4家企业,高层次人才异常稀缺
杨柳纯
中兴、华为等高科技企业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相关人才较多。本报记者 齐洁爽 摄
颜庆雄 制图 >80% 4家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占全市比例
【本报讯】(记者 杨柳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行,需要大批知识产权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和领导人才,但目前深圳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现状不容乐观。市知识产权局课题组昨天发布的《深圳市知识产权人才调查报告》显示,作为一个经济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各大城市前列的深圳,目前仅有知识产权人才1000人左右,且80%集中在4家企业。专家称,深圳目前知识产权人才的缺口非常大,高层次人才堪称“罕物”,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利用引进、培养等多种方式加以解决。
现有专才仅千人
需求缺口大得很
根据市知识产权局2008年底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46家接受调查的企业累计拥有专利申请近6万件,拥有专职知识产权人员553人,平均每家企业约12人。受访企业反馈,近两年需求的知识产权人员缺口总计达620多人,基本上需要新增110%的知识产权人员。
按照国际惯例,一般企业应按研发人员的1%-4%比例配置知识产权人才。据统计,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中目前有20多万研发人员,这意味着对知识产权人才的总需求量约2000-8000人,而我市目前的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总数约1000人左右。
企业一致反映,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更是稀缺资源,一般的招聘活动很难觅到此类人才,这已影响到企业长远发展和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塑造。
本就不多的知识产权人才,在企业分布还很不均衡。调查显示,550余名专职知识产权人员,63%集中在华为、中兴和比亚迪三家企业。富士康没有上报调查数据,若加上其数据,调查人员估计企业知识产权人员近80-90%集中在上述4家企业(如下图)。
专利代理力量弱
大量申请靠“外援”
深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专利代理人才数量不足,且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根据我市36家知识产权代理(主要是专利)中介机构的不完全统计,从业人员约1000人,其中有些是兼职人员,而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的仅253人,约占从业人员总数25%,具有10年以上经验的资深代理人更稀缺,具有博士学位的仅5人,只占总从业人数的0.5%,占具有专利代理资格人员的2.6%。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员更少,尖端技术人才和具有优秀外语能力或多语种能力的代理人也奇缺。这种宝塔形的人才结构, 难以为企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服务,很难满足社会需求。
正因深圳专利代理力量太弱、高素质人员缺乏、服务水平不高,深圳很多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都要请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利服务机构承担。据2008年统计,我市专利服务机构代理本市发明专利申请量5262件,只占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的28%。
截至2008年底,我市执业律师人数达5200人,其中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为50人,不足总数的1%,同时具有律师和专利代理人资格的在深圳注册的只有7人。而且,这些知识产权律师分散在不同的事务所,规模不大,形成不了气候。造成深圳当事人在一些涉外的知识产权纠纷上只能舍近求远,选择外地知识产权律师提供服务。
培养引进“两条路”
尽快补上这个“缺”
课题组专家指出,深圳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需要大批知识产权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依据现状,深圳应从以下方面加大培养、引进知识产权人才的力度。
首先,强化高校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继续开展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类培训。市专利协会、版权协会和知识产权研究会,可通过国际交流方式,邀请国际知名的知识产权机构或精英,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和培训,为本地知识产权人才成长提供更多途径。
同时,重视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企业应组建自己的知识产权部门,培养吸纳优秀人才。
此外,创造条件让知识产权人才到国内外实习培养。可由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出面联系并协调组织律师界、中介代理机构及企业的知识产权骨干,找机会到境外或京、沪等地实习,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档次。建议资助并组织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到境外进行短期进修。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09-03/05/content_536675.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