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被蛮横的专利大棒逼到一定程度,这本应是一个平和的交流场合。但前天在沪举行的“技术壁垒与企业知识产权海外战略高层论坛”上,国内专家对海外权利人种种“不讲理”行为的批判,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焦点。
本次论坛的主办方是华东政法大学以及中美各一家律师事务所,主要讨论我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以及最佳解决方式。事实上,走出国门后,企业除了遭遇正常的竞争,也包括种种不合理的知识产权待遇,愈演愈烈的现状亟待得到各界关注。
在本次论坛的首位正式讲演人——海信公司副总裁郭庆存的发言里,随时可以听到“不合理”。郭庆存主管这家国内电视机大厂的研发,他把海外专利权人的权利滥用直接斥为“掠夺”,引发的恶性后果直接称为“癌症”。他表示,去年1-10月,我国电视机对外出口下降了19%,原因就是遭遇了越来越多蛮横的专利要求。
郭庆存说,有的海外专利权人,针对某个小专利提出高额专利费,在电视机芯片的800万个电路中,往往只涉及一个电路,“这相当于用一个螺丝来主张整辆汽车的权利”。这种专利事先往往躲在某个角落,一旦有利可图便强势出击,完全不给协商的余地。
更蛮不讲理的是,专利费原本应由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分摊——芯片用到的专利就该由芯片厂商支付;但目前,专利费却集中沉淀在产业链终端,也就是电视机厂。实际上,一块芯片买来不过10多美元,专利如果仅在芯片价值上分摊,刮不到油水,但一台电视机可以卖1500美元。由此,整机厂商成为专利价值最大化的落脚点,“中国制造”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权利滥用者在“掠夺”方式上也在不断创新。郭庆存说,越来越多权利人组成专利联盟,共织专利网,“能捞多少鱼就算多少”;他们还推动政府建立技术标准,借公权力强行推行专利。而西方的法律制度更倾向于保护专利权人,中国企业即使有心应诉,也拖不起时间,对此,郭庆存称为“有理没法讲”。
除了海信,TCL也有类似体会。去年的汉诺威国际消费电子展(CeBIT),十多家中国企业因为产品涉嫌侵权而被迫集体撤展。TCL知识产权部部长王华钧回顾这段经历时说,德国一家法院当时仅凭借原告的说法,就发布了查扣令;但之后,原告拿同样的专利与一家大公司诉讼,却没占到任何便宜。“一位美国法官曾告诉我,这些专利根本就是很不好的专利,如果是他判,原告一定输。”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表示,知识产权制度一方面要打击侵权,另外也要防止权利滥用,“两条腿”不能缺少任何一条,否则,知识产权带来的可能就是灾难。
郭庆存说,想开拓海外市场的国内企业都很珍惜自己的形象,故意侵权概率极低:“该付钱的我们不会有任何不痛快。”他呼吁国内外一起构筑和谐、共同发展的环境,而不是把知识产权变成“掠夺的武器”,破坏产业生态,使技术最终无法造福大多数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