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科技类提案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继续受关注
今天从十二届政协一次会议提案组获悉,本届大会提案提交工作已于日前结束,共收到提案5641件。在已经统计出的3698件中,“科学技术”类约有110件,其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涉及创新驱动发展相关问题。与去年同期统计结果相比,本次会议科技类提案数量有所增加(去年统计数量为46件)。除创新驱动发展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普工作等,也成为科技类提案关注的热词。
加强科技金融结合,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关于加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提案》是今年科技类一号提案。提案说,我国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法规和政策不够完善,企业创新意识淡薄,科技服务体系薄弱,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不足等问题,建议摸清当前我国成果转化的真实水平,杜绝在“成果转化”名义下纵容甚至变相鼓励非法仿制、抄袭外国产品的现象;完善“政金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的长效机制,鼓励各类人才跨界流动;支持研发与转化集成的创新型企业;由政府主导建设一批综合性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等。
重庆市科委副主任潘复生委员在提案中也表示,科技界一直强调科技工作要“顶天立地”,这几年“顶天”做的不错,越来越多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立地”效果仍不明显,大量科技成果停留在实验室。他建议要改变科技人员和应用技术项目的考核体系,引导科技人员从重论文中走出来;完善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
对于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致公党中央在提案中说,根据对52家金融机构的调查,44%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在1000万元以下,36.2%提供资金为1000—2000万元,且提供的多为短期资金,只能暂时缓解企业短期内资金缺口。
他们建议,通过成立国家级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推出多种形式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为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贷款支持;在有条件的城市研究组建科技银行;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补偿机制等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继续受关注
与技术创新息息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去年两会期间就广受关注,今年有10多件提案涉及知识产权管理保护、专利审议,以及重大经济科技项目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
全国工商联提交的《关于大力增强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能力的提案》提出,虽然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利于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因素。中小企业缺乏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利于我国技术创新成果化、产业化和商品化。提案建议加强知识产权社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商会、协会在解决产权纠纷中的作用等。
记者还发现,提案中有4件提到加强两岸知识产权与互通相关内容。香港自由党主席周梁淑怡委员指出,我国近年在专利申请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专利技术或产品在国际上还得不到认可,国内检测及认证能力有待改善。
她在提案中分析说,我国香港地区是亚洲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有一些知识产权贸易平台;加上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优厚条件,可通过先行试点、循序渐进地加强内地和香港在知识产权体系中的互联互通。
作为记者查阅到的科技类提案中联名人数最多的一件,林健锋委员联合其他19位委员在《关于迎合科教兴国需要,推动专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的提案》中建议,应在两地成立专责小组,加强两岸知识产权交流,互通信息,研究如何完善两岸专利的互认机制。
科普工作仍然有待加强
“《科普法》已颁布10年,而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仅有3.27%。日本核泄漏事件引发中国抢盐风潮等,说明加快提升我国全民科学素养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时候。”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委员在提案中说。
科技类提案中明确指出我国公民缺乏科学素养的不下10件,其中有7件建议加快我国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的发展步伐。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委员建议,采取行政措施,明确科学界知识分子传播科普知识义务,加入业务评定;动员和争取退休老专家、老教授发挥智慧余热,指导和参加科普工作等。
他在提案中指出,“苏丹红”“膨大剂”等事件造成的风波,给广大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就是“人造的”“添加的”,似乎都在不安之列。然而,无论食物性质本身还是定性和定量之间的差别,公众的一些误读是导致整个行业陷入危机的因素之一。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光辉委员也呼吁,建设科普体系,让更多人愿意从事科技工作。他建议,将科学常识、科技知识及科学家故事加入学生教材中,并由政府出资创办科普营,定期举办科普比赛等活动。(来源:科技日报)
页:
[1]